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第40章 开国勋贵 夫妻二人进宫一……

第40章 开国勋贵 夫妻二人进宫一……(1/2)

目录

第40章开国勋贵夫妻二人进宫一……

夫妻二人进宫一趟,带着一堆赏赐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瑶光就忍不住问:“以前在老家听书,说书人经常说什么开国勋贵。八郎,咱们大夏有几家开过勋贵啊?”

因着皇后今日提了各家命妇,景阳也不奇怪她为何突然问起开国勋贵,想了想说:“开国勋贵挺多的,但名头最大的是四个异姓王,功劳最大的是八位国公。”

四个异姓王当初都是割据的诸侯,因感念太-祖圣德(武德)充沛,各自连人马带地盘一起归顺的。

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人家诚心诚意来归顺,太-祖自然不好亏待,立国建元之后,便将他们四位都封为了异姓王,分别是东平王、西宁王、南王和北静王。

但若论其功劳,还得是开国时敕封的八位国公,再往下就是十二个侯爵。

他们的功劳个个都在四位异姓王之上,爵位却在他们之下。不少人对此心生嫉恨,和四位异姓王从无交集。

但也有脑子清醒的,知晓历朝历代的异姓王,没一个有好下场的,非但不记恨他们,反而暗暗怜悯。

但怜悯归怜悯,只要几个异姓王手中的兵权一日不上缴,他们就一日不会过于亲近。

五年前,第二代北静王薨逝,世子年幼不堪大任。为了保证自家血脉能顺利延续下去,北静王临死前便将一切兵权上缴,只求圣人看在他识趣的份上,别叫他唯一的儿子没了下场。

而圣人也投桃报李,原本按照规矩,世子成年之后才能继承爵位。

圣人却直接破格下旨,令年仅十二岁的北静王世子继承了爵位,还将适龄的宗室郡主指婚给他,两年前已经成婚了,据说夫妻感情极好。

北静王和圣人的一来一回,惊醒了西宁王。

没过多久,西宁王便在狩猎时意外落马,把两条腿都摔断了。

当时恰逢西域小国作乱,西宁王便在病中上书:臣病躯不堪驱使,有负圣恩,请圣人另派名将统领西宁王府大军,荡平叛逆,布天威于四海,以安天下黎庶之心。

圣人当即派了两个太医专门替他诊治,还赐下许多年份久远的珍贵药材,怕是用上十年也用不完。

西宁王知道自己路走对了,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病好了之后便专注书画与风月,便连自己的几个儿子,也都往文士方向培养。

一共四位异姓王,其中两位都已先后交了兵权,剩下的东平王和南安王就变得格外显眼。

也不知这两位是真憨,还是舍不得手里的兵权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几年过去了,就是没有半点动静。

圣人也不着急,反正东边和南边都不大太平,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往这两处派遣军队,并且借着战事逐渐消耗两府的兵力。

这些事情,有的景阳知道,有的景阳不知道。他便捡着自己知道的和瑶光说了,并告诉她:“这八公十二侯里,柳国公府先帝时出过一位贵妃,鄯国公府尚过公主,这两家算是正经亲戚。”

既然有正经亲戚,那就有不太正经的。

“荣国府的老太太孙夫人,曾经是父皇的乳母。父皇还有另外一位乳母小孙夫人,被赐婚给了江南甄家,宫里的甄妃,就是小孙夫人的亲孙女。

宁荣二公的贾家,并保龄侯史家,还有统制县伯王家,同为江南士族,后又一起做了开国勋贵。甄家虽非勋贵,却因父皇对乳母多有加恩,也迅速跻身江南大族之列。

几家彼此间相互联姻,势力盘根错节,据说在金陵、江宁等地风头正劲。甄家也算是正经亲戚,贾家、史家和王家,拐弯抹角也能说上关系。”

瑶光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点头给些反馈,让景阳不至于说单口相声。

她假装不知地问:“宁国公和荣国公都姓贾,他们两家是亲戚吗?”

景阳道:“何止是亲戚?第一代宁国公贾演和第一代荣国公贾源,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两位去世之后,因荣国公更得父皇恩宠,其子贾代善仍袭国公之位。而宁国公的儿子贾代化,却只袭了侯爵。”

不过这对堂兄弟能力都很出众,如今贾代善带着妻子在江宁做织造,贾代化管着最靠近京城的野战部队——京畿大营。

要知道,京畿大营的兵力,可是占据了天下兵马的三成,非帝王心腹,根本坐不到这个位置。

因为和太子关系亲近,景阳还知道,圣人真正意属的其实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贾代善。

只是贾代善资历不足,功劳也不够,只好先让大了他十几岁的堂兄贾代化管着。

贾代善则是被外放到膏腴之地积攒资历,只等有朝一日调回京城,圣人立即便会唯以重任。

不过这些,他就没有告诉瑶光了。

因为这本就是太子私底下告诉他的,二来他也不觉得瑶光会对这些感兴趣。

果然,瑶光更感兴趣的是贾家的八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