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第55章 理事东宫 “殿下,殿下,……

第55章 理事东宫 “殿下,殿下,……(1/2)

目录

第55章理事东宫“殿下,殿下,……

“殿下,殿下,晋王殿下?”

景阳猛然回过神来,下意识露出得体的笑容,却被贾赦忽然放大的脸吓了一跳.

“你干嘛呢?”他慌忙往后退了一步。

贾赦却松了口气,夸张地扶着胸口说:“哎哟哟,可算是回神了。殿下,东宫到了。”他折扇一直,正是端本宫。

景阳掩饰地笑了笑,说:“要过年了,家里事多,偏王妃又是头一年进门,许多东西都不懂,小王自然要多操心。”

“这倒是。”贾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推己及人道,“老爷和太太刚去金陵那一年,内子也是刚进门。她虽比我大两岁,在家时也是娇养的姑娘,一下子就上手哪那么容易呢?”

不过好在他们家还有老夫人孙氏坐镇,贾赦的妻子宋氏又是大家教养出来嫡长女,本就是为做宗妇培养的。

宋氏新妇管家,最大的难处不是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家生子们盘根错节、倚老卖老,欺负新奶奶面嫩。

有孙老夫人撑腰,宋氏只需要正常处理即可,对她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

当然了,在贾赦面前,宋氏可不会这么说,总得让他这个甩手掌柜知道自己的难处。

此时贾赦的感慨,绝对真心实意。

景阳也算看出来了,这就是个实心眼的棒槌,不管贾代善再厉害,贾家传到贾赦这一代,只怕也差不多了。

他是痛恨勋贵尸位素餐,更厌恶他们仗着祖上的功勋欺男霸女。但若勋贵之家的子弟个个都如贾赦一般,他就觉得还能忍受了。

就在贾赦不知道的时候,景阳对他的态度已经变化了好几次。

东宫门口来来往往的都是人,看服色不是内务府各处管事的太监,就是礼部和太常寺的执事官员。

这些人看见景阳,也多是遥遥行个礼便匆匆去了,根本没工夫寒暄。

景阳也不在意,领着贾赦直接去了太子的书房。

太子的另外两个伴读已经来了,一个是当朝太傅的次孙张宁,现任东宫文学椽;另一个是齐国公的次子陈都善,现任太子洗马。再加上贾赦这个荣国公世子做东宫中舍人,三个伴读构成了太子最初的班底。

至于东宫三师乃至宾客、詹事等,都是朝中官员兼任的,这些人更多的还是忠于圣人。他们对太子的态度,取决于圣人对太子的态度。

若不是无人可用,太子也不会连贾赦这个纨绔都赶鸭子上架。

两人一到,甚至来不及行礼,就各自被塞了一摞东西,太子催着他们赶紧处理。

景阳在太子下首的桌案前落座,翻开一份仔细看,却是珍宝局呈上的宫灯条陈。上面罗列了今年准备做多少宫灯,材料采购需多少费用,需调用多少工匠,大约何时能制作完成……

林林总总,看起来账目清晰完备。

但景阳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刑部郭尚书得了太子的示意,对他的指点都是实打实的。某些猫腻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都有暗示。

他本就对这些东西敏感,自己私底下又着重了解了一番。

就比如制作宫灯的材料这一项,内务府报上来的账目是二十万两。

按理说二十万两不算多,但真正办事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二十万两都花出去。

他们会打着皇室的旗号,把所需的材料摊派下去,叫下头上供。供上来的东西自然是不用花钱的,甚至于为了不让管这个的官员继续找茬,底下人还会再送些孝敬来疏通。

也就是说,内务府报的账是二十万两,差事办完之后,他们能贪掉三十万两甚至更多。

这些圣人未必不知道,但只要差事办得漂亮,又没人告上来,圣人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利益牵扯得太多了,但凡要查,定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前景阳不知道这些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内情,对内务府的条陈和账册,是怎么看都看不顺眼。

贾赦就坐在他右手边,因为知道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太子没敢给他分派太难的东西,他桌子上放的就是一摞账册,只需要认真计算清楚就可以了。

饶是如此,贾赦干活的时候也不老实,一会儿喝茶,一会儿吃点心,时不时还把折扇打开扇几下,大冬天的也不怕着凉。

他这边左顾右盼的,很快就发现景阳盯着一册卷宗,老半天也没翻一下。

原本他还想着:嘿,果然不止我一个偷懒的。

但看着看着,他就发现,景阳的脸色很不好,而且还越来越差了,不由心中一动:莫不是内务府敷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