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朕今日想与众位爱卿议一议国本之事。(2/2)
“如意不但长得像朕,其秉性能力也都像朕,他遇事无畏,坚毅果敢。”
“虽说现在还年幼,为人处世有所欠缺,但朕相信,只要日后好生历练,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刘邦把三儿子夸了又夸,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如意是怎么个惊世奇才呢,殊不知今年也不过是个黄口小儿罢了。
刘邦讲的天花乱坠,然后朝臣们却不买账,刚才他不明说,大家也都装傻,如今他揭开了这层遮羞布,那就怪不得忠心之人直言了。
“陛下,臣有话要说,”须发花白的周勃站起来拱手行了一礼。
“这废长立幼可是大忌,万望陛下三思啊。”他是跟随刘邦的老臣,也是真心为大汉稳定着想,这才赶紧着开了口。
“就是嘛,要是长得像陛下就能立为太子,那陛下的侄子们岂不是也有机会了?”左丞相樊哙也在那儿帮腔,只是这比喻更让人生气。
“你不说话,能把你当哑巴卖了吗?!”刘邦心里本来就压着火,又听他在那儿说些混不吝的胡话,当即这怒气就朝他去了!
樊哙再没眼力见儿也看出刘邦的不悦了,讪讪的闭了嘴,刘邦刚想再说点什么,就又有人上奏了。
“陛下,嫡长子继承制乃是自周天子以来就存在的王朝规矩,且太子一事关乎天下根基,倘若轻言废立,岂不乱了朝纲,动摇国本?”
说话的是曲逆侯陈平,他亦是大汉的开国功臣,与张良一样,分属谋士之列,曾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他平时为人有些小心思,但大事上却是从不含糊的,所以才会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依旧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而他的立场也正如他所说的言语那样,是不偏不倚的,也是因为如此,众臣听了后,开始纷纷附和。
“陛下,臣也以为,此举万万行不得啊。”
“是啊,陛下,还请陛下再三思虑吧。”
“不错,千万不可啊。”
……
这些人未必都是为吕后和太子说话,更多的则是像陈平一样,希望维护传承已久的继位顺序,让王朝得以平稳过渡,而非平添波折。
“……”,眼看着朝堂上熙熙攘攘,却没一个人附和自己,刘邦恼怒至极,也意识到之前的一切全是无用功,甚至生出一丝懊悔,但很快他就止住了这种情绪。
“罢了,罢了,此事容后再议吧!”他不肯当下承认自己错了,便提高声音宣布,且不等朝臣们再说,就一甩衣袖起身离开了。
众臣面面相觑,但又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也起身离开宣室殿,陛下都走了,这朝会自然开不下去,再说,今天的事根本就是浑水,现在不走,难道还在这儿等着陛下找后账吗?
思及此处,众人纷纷加快脚步,只是有些朝臣却是三三两两一起离开的,可见是有事要商量,至于是什么,不用猜就知道。
审食其眼看着周勃跟上了萧何,而樊哙则是急慌慌的赶回家,至于陈平,他倒是狡猾,并未当下就表露自己的倾向。
审食其看着他们的选择,心里若有所思,但却并不如何惊慌,因为他早有对策。
便是刘邦要废太子的消息传到后宫吕雉那儿,她也并没有如何惶恐,而是镇定自若的继续照顾着一个婴孩。
这是去年刘邦班师回朝,经过赵国时,赵王张敖献给刘邦的女子生下的婴儿,孩子倒是很健康,奈何那个二八少女却未熬过生育这一关,诞下孩子后不久就咽了气。
吕雉可怜这个没娘的孩子,而她又是后宫之主,理应负起教养所有皇子公主的责任,于是便将其养在了椒房殿。
而这个孩子也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唤做刘长。
其实这几年间,后宫嫔妃怀孕生子的实在不再少数,但没一个像戚夫人和三皇子刘如意那般张狂,也正因如此,吕雉才对其他孩子和妃子都没什么敌意。
因为她知道,其他人不会成为她和儿子的敌人,只有戚夫人和刘如意才是真正的威胁。
因为其他女人和孩子在乎的是刘邦的恩宠,而戚夫人和刘如意想夺取的却是她的皇后之位以及小刘盈的太子之位。
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情敌和政敌的区别。
吕雉根本不在乎刘邦的感情,所以对其他妃嫔和孩子态度也就还行,但政治地位受人威胁的话,那就是不可忍受的存在,也难怪她恨戚夫人母子恨的什么似的了。
也因为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故而她并不如何惊慌,而是派贴身宫女去一趟林清源住的宫殿,通知他一声,是时候拿出真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