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490章 顾之明的威胁利诱

第490章 顾之明的威胁利诱(2/2)

目录

摘下头盔显示器后,顾之明道:“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下过来了,一个月后徐董就要亲自举办发布会了,威酷实业那边的生产线也已经准备妥当,你们这边的屏幕供货有没有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量产”

华星科技的负责人道:“目前,我们是在第四代产线升级改造而来的小产线上生产,目前产量不高,年产量大概在五万片左右。”

“但是我们在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建设第二期的icrooled工厂,该工厂可以满足第五代icrooled的生产需求,采用十二寸硅晶圆生产线,设计产能能够达到三十万片,该工厂预计明年五月份开始就可以供货。”

“此外我们还在规划第三期工厂,第三期工厂的设计产能达到每年五十万片,该工厂预计后年初投产!”

“以上就是八十五万片的产能了,足够做四十二万五千台的虚拟设备头盔了!”

“如果我们虚拟设备卖得好,打开了市场,那么后续我们还将会进一步扩充产能,三年内我们就能够产能进一步扩充到年产三百万甚至五百万!”

“我们的屏幕上,技术上不是问题,设备也不是问题,资金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智云集团那边需要多少产能!”

“你们需要多少产能,我们就能提供多少产能!”

华星科技的icrooled产能其实本来就有不小,毕竟是国内第一大的屏幕厂商,在icrooled屏幕这个细分领域里,也是属于国内顶级乃至是全球最顶级的玩家,其产能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之前建设的产能,主要还是用于第三代产品为主,没办法直接用于第五代产品的生产。

毕竟这个第三代技术标准的icrooled屏幕,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别觉得低端,哪怕是第三代技术其实也是正儿八经的高端产品,售价也要上千元一片!

这个第三代产品除了供给智云外,也向国内外的其他相关设备厂商供货,主要用于ar以及vr产品。

第四代的规划产能也不小,只不过第四代的产能无法完全利用,因为除了智云第二代vr眼镜外,暂时没有第二个客户。

所以华星科技的第四代产能主要还是用来生产第三代产品的。

这也是比较尴尬的地方,耗费巨资设立的先进生产线,因为先进产品太贵没人要,只能用来生产落后产品。

不过华星科技也正在积极的扩展市场,寻找更多的客户,为了拉客户都跑到水果那边去推销了,还鼓动他们搞vr眼镜……还别说,水果还真的挺有兴趣的!

水果现在也是华星科技的主要客户之一,从华星科技采购不少的oled屏幕用于其手机生产,采购的量不多,主要是给四星那边的屏幕做备份,同时用来向四星压价的……四星你的屏幕再不降价,我可就要去找华星科技去采购了!

二八采购原则,人家水果也会的!

考虑到ar/vr市场的持续爆发,这个第四代产品的未来可期,后续会逐步占用大部分的早期产能。

而第五代的话,这个技术比较先进,用原来的生产线已经无法直接生产,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全新,技术更先进的生产线,这也是导致第五代产品售价更加昂贵的主要原因。

单片四千的供货价,预测很长时间里,除了智云的虚拟设备项目,都不可能有其他的大型客户了,顶多就是小打小闹的一些零星客户。

就算是智云集团的第三代vr眼镜项目,都嫌弃这屏幕太贵了没敢用。

不过这屏幕生产线也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到时候搞出来了先进生产线,如果第五代产品没人要,还可以生产第四代屏幕,甚至第三代产品嘛!

第四代不去说,但是目前第三代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可是非常大的,不怕卖不出去!

人家华星科技规划产能的时候,也是有兜底计划:大不了卖第三代屏幕去!

瞧瞧这话,多少有点气人乃至狂傲,因为其他很多搞icrooled屏幕的厂商,连华星科技的第三代屏幕的技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呢,还在折腾第一代,第二代产品。

但是华星科技,有着徐申学的科研系统名额的支撑,来自智云集团、威酷电子的屏幕订单兜底保障,然后还有一票其他客户的订单,足以让他们在屏幕产业链获得很舒服,并有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向技术的更高峰攀登!

——————

而顾之明这边,得到了华星科技的明确答复后,也是微微点头:“前期五万片年产能,可以搞个两万五千台的虚拟设备了,前期用来推广体验,销售也主要在国内市场的话,应该也够用了!”

“不过明年你们的第二期工厂不能延期,到时候这么三十万片的产能一定要给我拿出来,明年开始,我们的虚拟设备是要陆续登陆全球市场的,预计在夏天就会开辟大部分市场,到时候就需要大量的供货了!”

“如果耽误了虚拟设备的全球战略推广计划,影响可就非常恶劣了!”

华星科技那边的人自然是拍着胸脯说绝对不会耽误。

他们也是有这个底气说这话的,他们不差钱,不差人,各种设备也都是清一色国产货可以确保供应!

一些核心设备,比如光刻机又不用使用最先进的光刻机,而成熟的duv干式,乃至更成熟的arf光刻机,仙女山控股那边的产能充足的很,客户加钱的话,甚至都能去拉现货!

在华星科技层面上是出不了什么问题的。

同时华星科技的icrooled项目工厂,也不是在大城市里,而是在一个中型城市里投资的。

对于当地而言,这种已经投资上百亿,未来投资能够达到数百亿级别规模,尤其是还代表着最顶级的技术方向的高科技行业,其保障力度是非常高的!

围绕着这个icrooled项目,当地都能打造一个代表着屏幕产业最前沿,最先进的屏幕产业集群基地。

谁看都得眼红!

这种项目,对于普通城市而言,那都是要拼尽全力去争夺的。

如此情况下,这种项目的保障力度可见一斑!

如此,华星科技才有这个底气说这个话:第五代icrooled屏幕的第二期产能,绝对不会耽误事!

顾之明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华星科技,随后又前往了海蓝汽车旗下的一个激光雷达工厂进行视察。

海蓝汽车,它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车厂商,同时它其实还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最大的激光雷达厂商!

没办法,海蓝汽车当年搞智能电动车的时候,这些核心零配件国内也没有太好的供应链,什么都得自己做。

自己搞电池,自己搞激光雷达,自己搞电机。

后来海蓝汽车的半固态电池,还应用在智云智能机器人项目上,也应用在低空无人机项目上,同时海蓝汽车还以技术入股,投资了宁代电池,占据了不少的宁代电池的股份。

所以海蓝汽车的动力电池业务,其实也非常强悍,只不过在外界名声不响亮。

一说起海蓝汽车,都知道它是卖智能电动车的,但是很少人会注意到,它其实还卖动力电池……这是因为海蓝汽车的直属电池业务,为了维持市场领先,只自用以及供给徐申学旗下的其他企业,不供给其他企业!

而对外电池业务,则是通过占据了部分宁代电池的股份来进行。

不过宁代电池也比较特殊,徐申学旗下的智云集团,威酷电子,柳河投资,海蓝汽车、安东矿务在其中占据了大量股份,占比大概在百分之七十二左右。

而剩下的股份除了少数给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外,剩下的则是被各大汽车厂商,锂电池原料供应商所瓜分。

国内外的很多汽车厂商,都持有一定数量的宁代电池的股份,就连特斯拉都持有这家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份。

这是通过股份绑定各大汽车厂商,稳住核心客户群体的一个行为!

徐申学旗下的很多企业都这么干,威酷电子以及威酷实业这两家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一大堆战略合作伙伴都持有股份的。

利益绑定嘛!

就连智云集团也不例外,只不过智云集团的利益相关方的级别更高一些,国外部分,都是各种财团直接通过投资机构持股,而不是通过企业持股。

其战略投资者覆盖了欧洲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东盟,日本甚至韩国。

而国内部则是各大基金或投资机构为主,其中的蓝山投资基金就是典型,一开始就投资了,后续就没减持过,甚至还长期持股百分之三以上。

还有其他好几家持股比例也不低……智云集团当年从美股退市的时候,为了凑集庞大的资金,可是向国内的各大机构定向增发了大量的股份;。

当然,也只有这些了来头极大的大基金,大投资机构才能够获得智云集团的定向股份增发,其他的寻常基金,投资机构就别指望了,只能去二级市场购买智云的股票的。

而经过多年的引入战略投资,上市之后,私底下徐申学也曾经转让过一部分股份套现,不过徐申学也经常用隐秘投资公司买卖自家公司的股票,所以那卖出去的一些股份又给买回来了。

目前为止,徐申学依旧持有智云集团百分之四十一的b股,百分之三的a股,其中的b股投票权是二十。

所以智云集团虽然经过多次的吸引战略投资者,上市,但是依靠ab股权构架,徐申学依旧牢牢掌控着智云集团的经营权。

除了徐申学外,徐氏家族的徐母以及徐薇微,也一共持有智云集团百分之一点五左右的股票,不过她们的股份只是普通的a股,并不是投票权更大的b股。

徐申学手底下的各企业,其股权构架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是越来越多元化,这是市场合作的需求。

海蓝汽车也不例外,其股权现在还算是比较简单,但是后续随着上市进程的启动也会变得非常复杂的,同时除了智能电动车业务以及电池业务外,海蓝汽车也在积极扩展激光雷达这种核心零配件的市场。

而智云集团,毫无疑问是他们激光雷达的主要外销客户!

智能机器人上使用的激光雷达可不少,而且都是顶级的激光雷达。

如今又来了一个虚拟设备,其使用的激光雷达也是属于顶级产品!

顾之明,就是来看海蓝汽车的激光雷达生产情况,确保顶级的激光雷达零配件供应顺畅!

而一轮简单视察下来,顾之明给当地的负责人一番威胁利诱后,拍拍屁股走了,留下海蓝汽车的激光雷达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神情很复杂。

尼玛,在顾之明这种人手底下干供货商,钱是好赚,但是太难受了……动不动就威胁,动不动就利诱。

甚至还拿着徐董来压自己!

惹不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