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35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35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2)

目录

菅直人的秘书官顺着人群一起进了文部省办公区右侧的大会议室。

距离这场临时会议开始还有十几分钟,大会议室已是人山人海。

秘书官还是第一次见文部省办公区来这么多人,一时间有些语塞和后怕。

原来北川老师在政治界的影响力远超自己的想象!

幸好自己没有和大臣阁下硬刚到底,不然以菅直人阁下的性子,大概率真会让他这个跟随多年的心腹卸甲归田!

而且菅直人阁下对时局的判断还是正确的!

看到此情此景,他立即反省起自己最初的鲁莽和自大。

菅直人阁下说的没错。

涉及到与北川老师相关的东西,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看文部省现在的情况,这可不是简单的站不站队的问题,是自己太草率了啊

收拾完复杂的心情,秘书官迅速打起十二分精神,打心底里把菅直人交待的这件事当成了一项重任来做。

他很快就在密密麻麻的人堆里找到了几个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期。

一番打听下来,他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提出要将最新一期的《北川》分级后,北川老师自己也没想到反对的声音会从《北川》的内部产生。

而在这一堆的反对声中,音量最大,搞事最厉害的就是风间家族的那位风间董事。

他不仅扬言要越过北川老师的想法,直接操纵《北川》的宣发,甚至还出言侮辱了北川老师在《北川》编辑部钦点的责任编辑!

那位名气不大,但和北川老师关系颇为密切的少女,秘书官也有所耳闻。

据说她就是《伊豆的舞女》里那位小舞女“薰子”的原型,好像还是剧版的女主饰演者!

也有坊间传言说她是北川老师失散在外的亲妹妹。

总之她是北川老师重视之人,这点毋庸置疑。

“难怪北川老师会就此事大发雷霆啊.”

秘书官得知详情后,心里更加后怕。

他本来以为那位风间董事只是作死,而北川老师则是为了话语权想秀一秀肌肉。

如果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觉得完全没必要那么果断的放弃风间财团。

毕竟风间财团在札幌市的声量真的很大,不说札幌市有几十万实打实倾向新民主党的选民。

单是新民主党内部的竞选,谁能赢得这些民众的爱戴,谁就能稳坐第一把交椅。

不过既然事情的真相是这样。

而且从几位同期的话里可以听出来,札幌市当地得知风间财团有意阻挠北川老师发新书后,民众们都开始暴怒了。

那舍弃风间财团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弃车保帅”,而是精准无比的和必死之人切割,这有什么不对的嘛?

当然,不排除北川老师想利用此事借题发挥一下,好好整顿整顿他的那几家出版社和大公司。

反正最新一期《北川》要分级的事已经在政治界和上流社会闹得人尽皆知,意欲阻拦这一提案的风间董事是死定了。

即将开始的这场讨论会,与其说是文学杂志分级制度的审批和探讨会,不如说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该怎么改法案能更符合北川老师的心意。

“北川老师可不只是一名文学家啊。

参众两院重新选举后,众议院议长町村阁下可是信誓旦旦说着只要他在任一天,北川老师就永远是国会议员这种话呢。”

一名在法务省工作的同期嘿嘿一笑,对他小声说道,

“你应该知道《熔炉》里提到的慈爱集团吧?那可是你们新民主党的钱袋子之一。

但招惹了北川老师后,据说连东京地检上面的美国佬都被惊动了,说是有关慈爱集团的调查,上不封顶呢!”

“嘶——”秘书官又被震惊了一次。

慈爱集团的问题最近也让他很是焦头烂额。

同为新民主党的成员,大家谁没享受过慈爱集团所带来的利益?

现在首相和他的内阁好像铁了心要彻查到底,很多党内大佬都纷纷出国避风头了。

饶是如此,秘书官也不觉得上面真会把前原诚司力保的慈爱集团给犁翻。

毕竟和它有利益关联的政商界高层实在太多太多,之前奥姆真理教的事,已经弄走了好几任首相。

这次慈爱集团的事也一样,闹大了,总得有人来背锅吧?

但听这位同期的话,好像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轻松简单啊。

“北川老师真是一个可怕的男人”他嘟囔了一句,抬头看向步入大会议室的新文相,今年已经六十九岁高龄的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有马朗人。

哦豁,又是一个无脑粉北川老师的学术界、政界泰山北斗!

看到有马朗人亲自过来主持这场会议,他就明白了,文学杂志分级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没人能阻拦得了!

被菅直人的秘书官誉为“可怕的男人”的北川秀此时正在家里疯狂赶稿。

《熔炉》、《黑暗中的孩子们》以及《美好的旅行》都是这个1月份才开始正式动笔,且三本也都要在这个月发售连载,其实还挺忙的。

《熔炉》发表后的不错反响让北川秀的心情十分舒畅,证明了他即便在没有完美原著的支撑下,借由一部分自我改编也依然能出非常好的成绩。

这说明他的写作能力确实在稳步提升,而并非纯粹的靠文抄度日。

当然,能不断精进和成长,也多亏了他长年累月的阅读和学习——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文学作品完全没法和原来的时空相比,但也有不少作品值得学习和借鉴。

北川秀一直都没闲着,在了解这个世界的文坛的同时,他也在研究土著文学家们的文学作品,想要从中汲取一些养分,或者和原历史中的名著两相印证,提取出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力求精进,不知不觉中,他的真实写作水平也迈入了“上流作家”序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